推广 热搜: 教育  家庭  学习  教育资讯  幼教  家庭教育  初中  高中  小学  家庭教育帮 

2019年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

   日期:2025-02-12     来源:www.bingzhei.com    浏览:731    
文章简介:第六单元测试题 1、读·书 1.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。请你赏析下面的书法作品,并说一说是什么书体。

第六单元测试题

1、读·书

1.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。请你赏析下面的书法作品,并说一说是什么书体。

__________

2.读古诗文,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。

晴空一鹤排云上,__________。》刘禹锡)

不知什么地方吹芦管,__________。

何当共剪西窗烛,__________。

__________,铁马冰河入梦来。》陆游)

树木丛生,__________。__________,洪波涌起。

大家要时时处处向其他人学习,那样怎么样学习呢?孔子在《〈论语〉十二章》里如此说:__________,__________。

《次北固山下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:__________,__________。

2、读·思

3.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

A.嬉戏呈报较量赫赫有名

B.爵士  澄澈  称职  踉踉跄跄

C.妥当  炫耀  钦差  杞人忧天

D.滑稽  女娲  庇护  莽莽榛榛

分析:B.“澄”应读“chénɡ”;C.“妥”应读“tuǒ”;D.“莽”应读“mǎnɡ”。

4.选出下列各组词汇中没错别字的一项

A.爱慕虚荣缥缈御骋头衔

B.随声附和气慨笼罩凯歌

C.不可收拾炫耀闲游暴燥

D.眉开眼笑勋章精致掺和

分析:A.“骋”应为“聘”;B.“慨”应为“概”;C.“燥”应为“躁”。

5.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汇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

A.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—国际安徒生奖,消息传来,骇人听闻。

B.《西游记》中的孙奥创本领高强,神通广大。

C.她吃的心认可足,看得妈妈眉开眼笑,笑容从心里流淌到脸上。

D.女娲灵机一动,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。

分析:骇人听闻:使人听了很吃惊。用在此处,不合语境。

6.下列关于文学知识的表述,不正确的一项是

A.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,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,著名的童话有《丑小鸭》《小红帽》《皇帝的新装》等。

B.郭沫如果是现代文学家、历史学家,新诗奠基人之一,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。

C.《伊索寓言》的语言形式短小精悍,比喻适合,形象生动,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。

D.《吕氏春秋》,又称《吕览》,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。

分析:《小红帽》的作者是德国童话作家格林兄弟。

7.读下面的语段,表述有误的一项是

清风徐来,夕日欲颓,远山如黛,大河摇醉。鹳雀楼,日渐披上了蝉翼般的金纱,缥缈于唐诗的云蒸霞蔚之中,漂亮的景色让人心驰神往。登上一层楼,想要寻觅那“白日依山尽”的苍茫惆怅;再上一层,;更登一层,好像听见有人在鹳雀楼踟蹰,一叹一唱,吟诵那首经典的绝句,倏尔一只鹳雀,扑腾一声,像闪电般俯冲河面,衔起一条、二条硕大的黄河鲤鱼,惊起浪花朵朵,飞起,远去……

A.依据语境,语段括号处应填:想要依恋那“黄河入海流”的壮阔雄浑。

B.“鹳雀楼,日渐披上了蝉翼般的金纱,缥缈于唐诗的云蒸霞蔚之中”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,使得鹳雀楼的形象栩栩如生。

C.“漂亮的景色让人心驰神往”是陈述句,将它改为反问句,应为:“这景色会让人心驰神往么?”

D.“衔起一条、二条硕大的黄河鲤鱼”这句话是病句,依据前后语境,应把“二条”去掉。

分析:改为反问句应为:这漂亮的景色难道不让人心驰神往么?

8.下列关于《西游记》的叙述,有误的一项是

A.书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,如三打白骨精、真伪美猴王,偷吃人参果,三调芭蕉扇、大战红孩儿等。

B.奥创得知“弼马温”的真相,气愤之极,打伤太白金星,回到花果山。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,奥创打败天兵天将,直到玉帝封他做“齐天大圣”才暂时取消。

C.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,因纵火烧了玉帝赏赐的夜明珠被贬到了蛇盘山的鹰愁涧,后随唐僧西天取经,功成后被封为“八部天龙广力菩萨”。

D.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,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,让奥创费尽周折,后在观音菩萨帮助下,战胜赛太岁,救回了朱紫国的王后。

分析:派托塔天王李靖和哪吒下界擒拿。

阅读下面的选文,完成9~10题。

炊烟

张鹏程

①炊烟,是乡村的灵魂。

②一方旷野,有了第一缕炊烟,才有了人家。几户人家,组成了村庄。有了村庄,炊烟成了别样移动的“森林”。乡村,正是有了这淡墨的点染才诗画同园,魔力无限。一片旷野,满目画意。几十户人家,是旷野上长出的香菇,缕缕炊烟,是香菇连连的哈欠。乡村可以被旷野掩埋,但,炊烟是隐不住的,它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,任你怎么样遮盖,它总有方法冒出头来。

③乡村最安静、最温情的时候,便是炊烟飘起的那一刻。记忆中,黄昏中的炊烟是徐缓的、抒情的、淡然的。你没办法想象,它们刚在烈火中涅槃,又奋争在漆黑的烟道,满身伤痛。一经破囱而出,它们便成了最好看的的绽放。满目灿笑,一心坦然。像昙花,像月辉,像一个贤良的淑女,不急不躁,端庄静美,举止有素。一片片炊烟徐徐地离开一户户农家,向着更远处飘去,最后融入天边。于是,它们成了一朵云,一座山,一片海……

④很长时间以前,它们还不是炊烟,它们也从不曾想过能成为炊烟。它们是一株株碧翠的生命,鲜活在野外,灿烂着沃土,恣肆了生命。鲜艳的花朵,引来了劳碌的蜜蜂;满身的翠绿,被鸟们衔去做巢;打开的胸怀,接纳了大量的阳光。离开了那片土地,它们枯萎了,风干了。但枯萎不等于死亡,风干也未必是消失。枯萎,是更鲜活的再生;风干,有了更空灵的飘逸。缕缕炊烟,是它们的魂魄,是它们的眷恋,是它们生命更精彩的绽放。万事万物,都是通过一缕炊烟得到了飞跃和升华。

⑤乡村的炊烟,是味觉的盛宴。张家的鲜鱼,李家的嫩鸡,王家的肥羊……小村所有些美味,都是通过炊烟酿成的,又都是通过炊烟会集和传播的。那美味,成了乡村别样的烈酒,醉人醉心醉生灵。不尽的美味,逗得那些鸟们站在枝头歌唱不止、那些家畜亢奋难安;夕阳更是红着脸,迟迟不愿归去。没哪位厨艺大师,能烹出乡村炊烟中那鲜活饱满的味道。没哪一种味道,能被炊烟渲染得那样淋漓尽致。

⑥点点炊烟,像小村人一样,相扶相搀,相容相爱。哪一天,整个村庄的炊烟都消失了,怕是随之而来的是荒凉,是死亡。日出日落,是炊烟非常好的舞台。他们歌唱卑微,歌唱琐碎,歌唱平淡,歌唱幸福……各种牲畜,也不会错过这个舞台。长长的牛哞,挽留着夕阳;声声狗叫,驱赶着暮色;嘶嘶马鸣,呼唤着温馨……大鹅的叫声,一惊一乍;肥猪只能哼哼,也吟出满心的欢喜;老母鸡小声地叮咛小鸡仔,一首摇篮曲给孩子们一个酣酣的梦……炊烟,给动物们打造了一个诗意的舞台,生灵们的交响曲犹如天籁。

⑦假如说,黄昏中的炊烟,带了几分柔情,那样,晨曦中的炊烟则多了几分神秘。

⑧炊烟,由寥落到稠密,见证着小村的壮大;由寡淡到浓香,彰显着小村的富足。

9.作者为何说“炊烟是乡村的灵魂”?谈谈你的怎么看。

示例1、由于:炊烟是人气的象征,有了炊烟就有了人间烟火;炊烟是生命绽放的象征,有了炊烟就有了生活命的精彩、植物生命的价值、动物生命的欢快;炊烟是乡村精神追求的象征,有了炊烟就有了乡村的进步、兴盛、富足。

示例2、由于缕缕炊烟,是植物的魂魄,是植物的眷恋,是植物生命更精彩的绽放,植物们通过一缕炊烟得到了飞跃和升华;缕缕炊烟,给动物们打造了一个诗意的舞台,生灵们的交响曲犹如天籁;缕缕炊烟,象征着乡村的兴衰、进步、兴盛、富足,更象征着乡村的精神追求。

10.读了这篇文章,你感悟到了什么?讲出与别人推荐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11.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

A.宋之丁氏,家无井而出溉汲,常一人居外。

B.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,死亡所寄,废寝食者。

C.若躇步跐蹈,终日在地上行止,奈何忧其坏?

D.其人舍然大喜,晓之者亦舍然大喜。

分析:舍,同“释”,所以句中应读“shì”。

12.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讲解有误的一项是

A.及其家穿井及:待,等到。

B.闻之于宋君  闻:了解,听说,这里是“使了解”的意思。

C.死亡所寄  亡:无,没。

D.因往晓之  晓:了解,了解。

分析:晓,告知,开导。

13.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

A.有闻而传之者:“丁氏穿井得一人。”国人道之,闻之于宋君。

有人听说了这件事,并传播开来讲:“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。”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,使宋国的国君了解了这件事。

B.宋君让人问之于丁氏,丁氏对曰:“得一人之使,非得一人于井中也。”求闻之若此,不若无闻也。

宋国的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,丁家回答:“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,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。”寻到的消息这样,还不如不了解。

C.若屈伸呼吸,终日在天中行止,奈何忧崩坠乎?

假设你的一呼一吸,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,难道天还会塌下来么?

D.其人舍然大喜,晓之者亦舍然大喜。

那个杞国人放心了,特别高兴;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,特别高兴。

分析:正确译文为:你的一举一动,一呼一吸,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,如何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?
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14~16题。

东坡居士极不惜书,然不可乞。有乞书者,正色诘责之,或终不与一字。元祐中锁试①礼部 ,每来见案上纸,不择精粗,书遍乃已。性喜酒,__________,不辞谢而就卧,鼻鼾如雷。少焉苏醒,落笔如风雨,虽谑弄皆有义味。真神仙中人,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?

【注】①锁试: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,不可以与外面联络。②龠古时候容量单位。③谑弄:开玩笑,嘲弄。④翰墨:借指文章字画等。

14.用“/”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。

然 不 能 四 五 龠 已 烂 醉

然/不可以四五龠/已烂醉

15.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

正色诘责之,或终不与一字。

__________

16.为何黄庭坚称苏东坡是“神仙中人”?

__________

参考译文:

苏东坡平常极不吝啬我们的书法,但却不可求他写。但凡求他写的,他都会严肃地拒绝,有时到底也不给一个字。元祐年间他在礼部任职,每次来见到桌上有纸,他会不择好坏地在上面写,写完了才停止。他天性好酒,然而饮上四五龠便会醉,不管什么场地,倒头便睡,鼾声如雷。不久醒后所写的字落笔如风雨般潇洒,即便是开玩笑也是很有意味的。真像是神仙中的人呀!这哪儿是当世的书法创作者能与他争高下的呢?

3、读·写

17.察看漫画《前赴后继》,完成后面的问题。

请你描述一下画面内容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请你写一写漫画的含义。

__________

阅读下面的选文,完成18~19题。

情醉纳蝉村

丁玉辉

在一片纵横阡陌的田野尽头,绵延着苍翠奇秀的喀斯特群山。山脚下,有一个由青石块构成的村寨掩映在毛竹绿树中。清澈的紫环河从村前潺潺流过,滋润着这片肥沃的土地。远远望去,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,看上去宁静安详,像一幅淡雅的水彩画。这就是有“中国金都”之称、贵州贞丰县最具田园风光和布依风情的纳蝉村。

大家的到来,打破了布依村寨的宁静。在长号和唢呐声中,热情好客的布依同胞把大家迎进了村寨。漂亮的布依女孩唱着甜美的歌:“布依女孩欢迎你,敬杯米酒表心情。……”笑盈盈地,纤手捧米酒,送到唇边来,哪个也经不住这温顺的盛情。即使酒不醉人,情也醉人。一杯米酒下肚,心里更充满了甜蜜的情愫。

在古榕树下,大家充满兴致地观看表演。一位头裹青布帕,脸上刻满岁月痕迹的老人,将酒倒进唢呐,我好好奇:唢呐还要喝酒?老人说:用米酒润润嘴,吹出的音调才纯正。独具民族特点的《纺织舞》,在悠扬的唢呐声和铿锵的锣鼓声中,伴着婉转的月琴声和悦耳的木叶声开始了。十余名头裹大盘白帕,身着蓝白条纹土布的布依女孩,像漂亮的蝴蝶,翩翩飘至坝子中。一个个笑靥含情,眉如远黛,眼若秋水,如带露的芙蓉,惹人怜爱。

女生们用轻盈曼妙的舞姿,演绎着对生活的热爱。通过采棉花、纺织、编织、染布、到织成布匹的过程,形象反映了纯朴的布依女孩的心灵手巧和勤劳。接着是《金秋忙》。通过浓郁的民族舞蹈,把插秧、收割,到挑着金黄稻谷回家的喜悦心情,表现得淋漓尽致。不只反映了布依族是一个崇尚自然、热爱劳动的民族;也反映了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种植水稻的民族,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。清乾隆《贵州通志》记载:“仲家善耕,专种水稻,兼种果木……”

在布依古老动听的“八音调”伴奏下,歌舞《车花篮》开始了。布依女孩携带针线篮到田间劳动,间闲时,拿出针线,一边唱,一边低头给心上人车花包。表演细腻,一颦一笑和灵巧的手势,都透着纯真,生动反映了布依女孩的真诚和对纯洁爱情的美好憧憬。我问陪同的县委干部:她们唱的什么?他翻译成汉话:“想到6月六见表哥,自己开心在心里说:再苦再累,也忘不了对你的思恋,远方的表哥啊!请伸出你的双手,让我把爱绣在你的心上。”多朴实!多感人!不禁使我感慨:万古沧桑,唯有爱是不变的歌!

最后一个节目是《甩糠包》。反映布依年轻人男女在公开的娱乐中,互表爱慕以选择情投意合的伴侣。女方看中他们,便将绣有荷花或鸳鸯的糠包甩给他;若男方心仪,打个秋波,拿着糠包便相约离去。这个时候,只见布依老人对着唢呐鼓着嘴,吹得如痴如醉,音质纯正,曲调欢畅。

在灿烂阳的光下,微风中摇曳的古榕树看上去青翠欲滴,树梢的两只喜鹊惊奇地看着热闹的人群,不时用嘴梳理着柔软的羽毛。远处,一头水牛在河畔悠闲地甩着尾巴。几只白鹅伸着长颈飘荡在小河里。在这真山、真水、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环境里,观赏原生态的、有《诗经》雅韵,魏晋遗风的布依歌舞,真让人陶醉。……

忽然,两只红色的糠包甩入我怀中,一只脱落地上,我急忙起身去拾,惹得两位布依女孩开怀大笑。我不知女孩的心情;可我了解:我永远也忘不了这宁静的纳蝉村,还有漂亮的布依女孩。

阅读推荐课上,语文老师张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丁玉辉的《情醉纳蝉村》,引起大家的思索。

18.纳蝉村的布依族同胞热情好客,他们依旧保留着民族特点的生活内容。请你谈谈该怎么样保护少数民族特点村寨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19.通过本文,大家获悉了充满风情与温情的布依族风俗与表演。你的家乡有什么风俗或者地方特点的表演呢?请任选一种,向大伙做简要的介绍吧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20.十三四岁正是多梦的季节,对将来的憧憬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大胆的想象都是美好的。

请以“我的梦想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。

写作需要:①题目自拟;②文体不限;③有真情实感,不能抄袭套作;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、校名、人名。

 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