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孩子对游戏都没抵抗力,这就比较容易导致沉迷互联网的状况。父母要知道孩子当下的心理状况,弄了解这类之后再有针对性的手段进行解决。
常常打游戏的孩子心理状况
第一个是收获感。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,在学校里非常受打击,他们承受了非常大的学习重压,常常遭到老师和父母的责备,产生了非常深的挫败感。
而玩手游却可以带给他们收获感,打败了对手,攻下了城池,成功闯关。虽然是在虚拟世界,但这类体验在感觉上是真实的。哪个不想做英雄呢?现实世界的失意在网游中得到了弥补,这就致使了他们对网游的上瘾。
第二个是社交需要。有的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弱,身边缺少知心朋友,想加入某个群体却由于某些原因而没办法融入。而他们到了肯定的年龄会产生很强烈的交往动机,渴望友谊。
在网游中,他们以为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,他们团结协作,一块打败对手,一块获得胜利。在游戏中,他们的社交需要得到满足。而且,有的孩子会由于游戏结识到了真的的朋友。如此的历程让他们愈加依靠网游。
第三个是掌控感。目前有不少孩子一出生就被家人过度保护,小的时候大人安排他们的吃喝拉撒睡,上学之后大人又严密管控着他们的学习,他们一直在被动承受着,没办法掌控我们的生活。
而在网游中,无人可以干涉他们,他们可以根据我们的意愿行动。即使失败了,也不需要担忧有人否定和责备他们。他们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到了充分的自由感和掌控感,而这类在现实日常是没办法得到的。
玩游戏上瘾的孩子,家庭环境有哪些特点
1、家里的爸爸妈妈、长辈看法不同,常常产生矛盾和冲突。
2、父母跟孩子的交流比较少,给孩子的反馈信息常常是比较单一的。譬如说,孩子做错了事情,父母就是惩罚,却没积极地给孩子讲解惩罚是什么原因。
3、盲目攀比,只重视成绩。
4、父母给孩子设定的目的过于远大,让孩子平常没办法产生收获感。
5、父母不可以够容忍孩子犯了错误误,不给孩子试错的机会。
6、孩子缺少同伴和小团体的归属感,缺少自主性。
孩子为什么这样玩游戏上瘾
1)反抗心理作祟
目前的孩子还没有上婴幼儿园,就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早教班、兴趣班。
父母过于担忧孩子“输在起跑线上”,随之而来的便是让孩子很难承受的重压。伴随年龄增长,课业负担渐渐增重,周一到周五在学校上课,周六后日的课外时间也全都在学习,孩子自然会像“笼中鸟”那般向往自由。
孩子想要去游乐园、休息一会看电视、参加户外活动,通通都被父母否决。长期处在这种重压下,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自然就会出现反抗的想法:既然爸爸妈妈讨厌我打游戏,那我就要玩!渐渐与爸爸妈妈站到了对立面。
考虑什么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,非常正常,但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和心理发展趋势,只能与我们的初衷相背而行。当大家责怪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,一直沉迷于打游戏的时候,就应该先深思我们的教育方法,是不是存在问题。
2)缺少放松机会
打游戏的并不都是孩子,不少父母也是游戏大军中的一员。父母把游戏当作释放工作重压的方法之一,孩子何尝不是?部分父母会说,孩子天天都有大人无微不至的照顾,衣来伸手饭来张口,只负责学习就好了,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。
其实不然,大伙都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,难道不了解学习是件十分枯燥无味的事吗?特别对活泼好动的孩子子来讲,让他们安安静静学习是非常大的挑战,只不过迫于父母和老师的重压不能不顺从。
于是,一旦接触到游戏后,就会被其中的欢乐世界吸引,这里的紧张刺激会带来快乐,与学习中枯燥的世界截然相反,这令他们感到无比放松。
3)人际交往受打击
有的父母,缺少对孩子的精神关心,就算他们明确表达出想法,也置之不理;有的父母过于严厉,从小对孩子实行打压式教育,让他们在否定中长大;有的父母给了孩子无比压抑的环境,从而使其渐渐变得内向,寡言少语。
电子游戏具备隐匿性,在这个世界里大伙无需面对面接触,就能畅所欲言,即便不认识也可以聊得比熟人还热闹。这个特质刚好弥补了孩子日常的人际交流互动空缺,他们可以打高兴房,又不需要再承受父母和老师的重压。孩子玩游戏上瘾自然不可以,但想要纠正,不是简单进行棍棒教育就好的,孩子最多只不过表面顺从。